中心主任卞正富教授团队提出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判与生态修复策略

发布者:王艳艳发布时间:2021-04-14浏览次数:34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战略区。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20208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储量接近全国46%2018年统计数据),避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谈,去讨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是不符合实际的。黄河流域煤炭开发不应局限于矿山、矿区尺度,更要探析能否满足更大尺度高质量发展需求。  

  鉴于此,中心主任卞正富教授团队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量化了黄河流域42个煤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矿区尺度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区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程度,并将协调度分为8类:重度失调(0D0.19)、中度失调(0.19D0.29)、轻度失调(0.29D0.39)、濒临失调(0.39D0.49)、勉强协调(0.49D0.59)、初级协调(0.59D0.69)、中级协调(0.69  D0.79) 、高级协调(0.79 D1.00)即数值越高开发与保护越协调。  

  研究发现,黄河下游以高级协调为主,显著高于中上游。但中上游变化趋势有差异:中游从初级协调(0.63)降至勉强协调(0.55);上游以初级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从0.60提升至0.62。  

  随着能源战略重心西移,晋陕蒙宁四省区的煤炭开发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榆横、榆神、吴堡、离柳等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青海木里矿区从勉强协调(0.53)降至中度失调(0.25),降幅超50%;甘肃整体改善幅度较大,各矿区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基于此,研判黄河流域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战略:

  ①要从“水资源-煤炭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全局性视角探析黄河流域“煤水双保”;  

  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煤炭开发方式亟需改进或退出;  

  ③煤炭资源开发应与更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协同;  

  ④加强闭矿后矿业废弃地与废弃矿井的资源化利用。  

  鉴于黄河流域地域跨度大、矿区分布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点上问题亟待解决、线上问题不容忽视、面上问题更需重视。建议将黄河流域煤矿区划分为青甘保育区、蒙宁陕风沙区、晋陕黄土区、豫鲁平原区4类区域,未来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应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治理、分级修复、分步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资金支持,成果以《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判与生态修复策略思考》(点击阅读原文为题于331日在《煤炭学报》进行了网络首发,并将在2021年《煤炭学报》第5“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点击查看部分首发论文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