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矿业科学”高层论坛
地 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图书馆报告厅
时 间:2016年12月3日,上午 9:20—11:20
学术报告一
报告题目: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促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报告人:谢克昌 院士
时间:12月3日上午9:20—9:50
谢克昌院士简介:
煤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1983年至1985年美国南卡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等。201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能源领域“973”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倡导并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立法和实践;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和“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等重点咨询项目,正在主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之能源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建设子项目”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能源化工博士60余名,博士后6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12册;独立和共同发表论文700余篇。
学术报告二
报告题目:基因矿物加工工程
报告人:孙传尧 院士
时间:12月3日上午9:50—10:20
孙传尧院士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专家。196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1年毕业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曾任新疆可可托海选矿厂副厂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1988年2月一2007年2月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现任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选矿委员会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和浮选理论研究,在钨铋钼、铅锌、铜镍、锂铍钽铌等复杂多金属矿选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领导并参加柿竹园十年国家科技攻关全过程,采用主干全浮流程和自主工业开发的高效螯合捕收剂,攻克黑白钨和硫化矿物及多种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难题,使我国独创的钨铋钼复杂矿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获得成功,是世界钨选矿技术的重大突破。利用矿物等可浮原理首创异步混选法并在工业推广应用;铅锌浮选分离技术有多项创新推动我国铅锌选矿技术进步。电化学控制浮选工程化研究获优秀成果。低锂矿石浮选新工艺的创新使生产指标国内外领先。率先工业浮选铍精矿和引进惯性圆锥破碎机开发均获成功。领导研制成功BK301捕收剂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国内外选厂应用。关于硅酸盐矿物浮选的晶体化学原理的研究获重要成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编写大型专业书3部。获国家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38名,巳毕业22人。
学术报告三
报告题目:“一带一路”矿产资源的开发战略
报告人:邱冠周 院士
时间:12月3日上午10:30—11:00
邱冠周院士简介:
矿物工程学家。1987年9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发表了97篇科技论文和5部专著,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200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04年、2009年连续两次担任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2011年第19届国际生物冶金大会主席,并被推选为国际生物冶金学会副会长。
学术报告四
报告题目:高效筛分与干法选煤研究进展
报 告人:赵跃民 教授
时间:12月3日上午11:00—11:20
赵跃民教授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专家。1991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矿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矿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研究,在煤炭干法分选和筛分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创立了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在我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开发了新一代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主持建设了世界上首座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厂,为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煤炭分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973”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国外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24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