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学术报告:矿井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发布者:连永权发布时间:2016-04-22浏览次数:26

院士学术报告

(第三届矿井水学术论坛主题报告)

报告题目:矿井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报告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国际矿井水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

间:424日,10:0011:30

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16421

报告人简介:

武强,博士,教授、博导。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 副主编,国际矿山水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矿山水协会执委。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强教授长期从事矿山水文和工程地质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我国矿山防治水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矿井水防治与利用理论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含SCI44篇,EI130余篇,SCI引用28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5项,国际和香港专利申请11项;主编国标《煤矿防治水规定》与其《释义》及《煤矿防治水手册》工具书。取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已在我国30多个煤业集团100余个水害严重矿山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主要学术贡献有:一、在矿山突水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方面,提出了煤层底板和顶板两大类主要突水灾害预测预报的脆弱性指数法三图双预测法,发现了矿山突水新类型,提出薄弱带延迟突水评价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为有效遏制矿山水害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二、建立了华北型煤田立体充水地质结构模式并提出区域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案,有效指导了该煤田区域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评价预测和水害防控等工作,极大提高了其工程应用水平。三、提出矿井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的经济-水力管理理论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结合模式及应用条件,为妥善解决富煤贫水北方矿区矿井水防治、利用、生态环保三者尖锐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四、研发了水文地质条件三维可视分析系统,为矿山水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虚拟平台。